秋季是豐收的季節,也是多數藥材產新之際。不同于去年的是今年秋季產新藥材價格多出現下滑趨勢,本季度產新的品種有260多種,價格下滑的占了65%,價格下滑明顯的藥材有:白及、草果、佛手、梔子、香砂、韭菜子、北沙參、草決明、菟絲子、半邊蓮、三七,板藍根等。
其中白及落幅較大,從9月的850元,到11月下滑至550元。白及價格之所以大幅下滑主要是在連續多年高價的刺激下,人工栽培發展面積較大。價格下滑幅度較大的藥材還有草果和韭菜子。草果,從9月初的120元,到11月下滑至80元左右。今年草果產量大,加上陳貨有量,新陳貨源加在一起供大于求。韭菜子,去年下半年從60元一路飆升至120元左右,高價一直持續到2017年9月。受高價刺激,今年產量增加,產新后價格也飛流直下,到11月價格回落至60元左右。
這些藥材價格之所以產新價滑,主要是生產過剩造成的。在糧食作物價格走低,土地流轉大戶多選擇藥材種植。由于這些種藥大戶不注重信息引導和產銷對接,往往盲目擴大種植,造成了生產過剩,導致產新后價格下滑。
野生藥材價格獨秀一枝
雖然近期家種藥材價格不斷下滑,但是,多數野生藥材價格依然堅挺。表現較好的野生品種有:蒼術、赤芍、白鮮皮、羌活、蟬蛻、蜂房、水蛭、重樓,蒲公英等。
這些野生品種價格不斷上漲,較根本原因就是資源有限、且不可持續性,越少越貴,越少挖,越挖越少,較后枯竭滅絕。雖然目前有不少野生藥材正在逐步試驗家種,但是,多數還是以野生資源供應市場。野生藥材采挖后,恢復期短則大約3-5年,長則需10-20年,甚至更長時間。因此,長期看野生藥材仍有上升潛力。
庫存薄弱的藥材價格持續走強
近兩年有些藥材價格不斷走高,在產不足需的情況下,庫存得到良好消化。2017年這些藥材產新后價格依然居高不下,保持著較強的走勢,如:吳茱萸、蔓荊子、野菊花、牛虻蟲、野生貓爪草等。吳茱萸2014年初價格還在55元(江西產中花)上下浮動,到2016年3月高升至130元左右,多年積壓的陳貨得到良好消化,進入2016年8月吳茱萸價格漲至230元,庫存基本消化殆盡。雖然2017年產量增加,但是,由于庫存空虛,產新后稍有回調繼續上揚,進入9月價格高升至410元,到11月進一步上升至420元左右。
滋補類藥材走暢
隨著天氣轉涼,滋補類藥材銷量上升,小批量交易活躍。從藥材市場了解,走俏的滋補類藥材主要以枸杞、西洋參,人參為主。
枸杞具有滋補肝腎、益精明目等功效,用于虛勞精虧、腰膝酸痛、眩暈耳鳴、內熱消渴、血虛萎黃,目昏不明等癥,F代研究證明,枸杞子對保肝、降血壓,降血糖,抑制癌細胞、結核菌均有作用,在保健食品等方面應用也比較廣泛。這也許是枸杞暢銷的主要原因。雖然今年枸杞產量大,但是,由于市場需求強勁,價格依然堅挺上行,寧夏產280粒55元,200粒60元。
西洋參,人參也是滋補類藥材,自進入9月以來走動轉好,價格堅挺。西洋參國產短支5克售價500元左右,進口長支5克1000-1100元。
人參(紅參),30支售價250元,64支180元。今年人參產量較大,產新后價格下滑引起不少商家積極購買,拉動價格反彈。隨著銷售用季到來,人參小批量走動好轉。
保健類藥材交易活躍
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,人們在盡情享受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,越來越多人注重養生保健,因此與養生保健類藥材倍受消費者追捧。如:清熱解毒類藥材菊花系列,降血壓、降血脂類藥材丹參、三七、雪菊、山楂片、絞股藍等;滋陰補腎類藥材枸杞、瑪卡、肉蓯蓉,巴戟天等。保健類藥材還有百合、蓮子、薏苡仁、茉莉花、玫瑰花,金絲黃菊等。
這些藥材每天花茶店都生意紅火,外來游客大包小包的購買,尤其降血壓、血脂、滋陰補腎類藥材走俏,以三七粉、三七花、丹參飲片和山楂片、枸杞、大棗交易較為活躍。
總之,2017年入秋以來整體藥市交易不如去年同期。一些秋季產新的藥材,在生產過剩的壓力下,價格穩中有落。在“飛檢”和環保治理的大背景下,一些不具備生產能力的中小企業多停業整頓或關閉,使得藥材原料需求大幅下降,導致藥市旺季不旺。只有花茶保健類藥材保持著良好的銷售勢頭。
【上一個】 “中醫藥+互聯網+人工智能”等創新理念吸引了醫藥界的目光 | 【下一個】 中藥材價格上漲較終買單者是誰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