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兩年的中藥材生意確實不好做!”相信這是眾多藥商目前面臨的較真實的行情寫照,十年前只要踏足中藥材經營領域就能掙錢,而現在想要在這塊領域有所建樹真的很難,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。
一、國家監管力度的加大
近期一場嚴格的飛檢還未結束,部分涉及中藥材行業的地區開始自檢自查,為的是能從源頭保證中藥材的高質量,但對于多年來已經形成的固有經營模式的經營者來說,這樣的變革一時還難以適應,故讓很多藥廠和藥商如履薄冰。
二、 含量問題
隨著2015版藥典的實施,“含量”這個詞語逐漸成為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。以前只要是中藥材,都有其藥用價值,都可以流通。但現在追根溯源般的含量檢測,讓一些含量較低和幾乎沒有含量的中藥材打入不受人待見的“冷宮”。進而造成高含量貨的高價位和低(無)含量的貨無人問津這種兩極分化的極端現象,但是,真正夠含量的貨畢竟只是少數產區或者是高成本的加工方式,甚至是同一地區的不同土壤地塊中產出的同類品種含量也不盡相同,這又造成了中藥材資源雖多,但卻少藥可用的窘境。
三、 野生資源過度開發,家種規模大幅度增加
該圖為:人工種植的西紅花
很多野生資源因其生長環境的不可復制性制約著其產量的大小,價格也隨著產量的大小而波動起伏。往往野生資源具有含量高的優點,而備受采購商家青睞,市場貨源走俏。在這種良好需求的拉動下,農戶采收(挖)積極性較高,由于野生資源沒有明確的產權確定,所以誰搞到手就是誰的,在利益使然下,殺雞取卵式的掠奪方式,促使野生資源量逐年銳減,有的品種甚至瀕臨滅絕。
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,高價位的野生資源在技術可實現的情況下,逐漸從野生變為家養,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有白及、重樓、石斛、西紅花等等。土地流轉后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已經不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,在糧價持續低迷的今天,很多合作社和種植基地逐漸摒棄傳統的糧食作物的種植模式,開始大規模的種植效益較好的中藥材。
但市場消化需要一個過程,當產量明顯高于市場需求時,價格下滑是必然的趨勢,經過近幾年的盲目擴種(養殖),有些品種的價格甚至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。一旦價格下跌到低谷,想要反彈到正常價位或者高價位,這個周期或許要三五年,或許更久。
四、 勞動力成本的增加
現在很多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山區面臨著這樣一個情況: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或者經商,還有部分在家的年輕人大多對中藥材不了解。很多山區分布著豐富的野生資源,但不識藥如何去采藥?況且很多情況下還要面臨生命安全的危險,如蜂蜇、毒蛇、險峻地形等。年齡稍大點的人普遍勞動能力下降,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。
另外,隨著“空心村”的出現,很多需要人工打理的農作物,需要大量的農民去管理,比如:除草、采摘、施肥、打農藥、栽種等常規管理。按現在亳州及周邊普遍的雇工行情來算,雇女工工錢60-80元/天、男工80-100元/天來算,干農活掙的錢甚至要比采挖野生中藥材多,這其中基本避免了對生命造成危險的各種突發事件。
即使在偏遠山區,農民愿意采挖野生中藥材,但后期的簡單加工也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當價格低于他們的預期時,他們就會棄采,這也是支撐野生品種價格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五、 中藥材交易中常見的問題
中藥材不像其他成品類的商品,不喜歡、不符合要求的隨時可以退貨或者換貨,盡管通過物流,不合適的中藥材可以返貨,但其中面臨著很多風險和糾紛,比如,商家退換貨時調包或者是大額的運費損失,F在雖然已有中藥材交易平臺實現網上交易,但其中很多細節還需進一步商榷。
雖然從事中藥材經營的這條路現在很不好走,存在的茅盾和問題還很多,但我相信較后一定會找到較好的解決辦法的!
【上一個】 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藥商也要與時俱進 | 【下一個】 國務院發文今年要做好醫藥改革哪7個工作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