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太子參
近六年來藥市行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一些藥材價格創了歷史新高,如三七,漲到了800元(120頭)高價,2000年以前價格在60元上下浮動;太子參也在2011年4月漲到了400元高價,漲價前價格長期在40元以內徘徊;六年來漲幅和跌幅較大的品種還有很多,筆者經過整理,篩選出了五十個品種,通過近幾年的行情變化,作以了解和分析。
2016年太子參行情發生了驚人的變化,年初價格還在60元(貴州產中統)上下浮動,到6月份價格已飆升至120元左右,7月產新后價格進一步上漲至135元,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品種,2017年太子參在90-100元上下反復振蕩。
近幾年太子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2010年下半年從60元左右起步,短時間內高速上漲,7月份突破百元,8月便漲到了190元左右,進入10月漲到了240元,到年底迎風飄揚在300元高價。2011年太子參價格繼續高升,較高價漲至400元天價。
雖然進入2011年下半年太子參價格震蕩回調,但是,依然在200元以上運行到2012年10月,一直到2013年下半年太子參才從百元以上逐漸下滑至85-55-45元。
太子參從低價漲到高價,受益較大的是藥農;從大漲到大落,受害的仍是藥農。由于太子參經歷了持續三年多的漲價行情,刺激藥農盲目擴大種植面積。不但一家一戶擴大了種植,而且出現了不少承包上百畝,上千畝土地的種植大戶。發展種植太子參成了當地發家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,從事其它行業的也紛紛加入種植大軍,如:教師、鄉鎮干部、銀行職員,商場老板等。一哄而上的盲目跟風種植,勢必造成生產過剩。2012年太子參已出現供大于求,只是由于當時庫存薄弱,產新后價格依然高居在200元上下,以后價格逐漸回落至150元上下,一直持續到2013年4月。
正是2012年太子參產新后價格沒有大幅跌落,激發了藥農種植高潮,導致2013年生產嚴重過剩,總產量突破萬噸。由于太子參供大于求,2013年產新后價格從百元高價暴跌至30元左右。太子參價格的猛跌,多數種植戶欲哭無淚,尤其承包土地種植大戶,賠進十幾萬、幾十萬者有之。賠錢的主要原因是種植成本高,采挖人工費用高,但,賣價低。2013年太子參種植面積較上一年大幅調減,承包土地的大戶幾乎放棄了種植,一家一戶的散戶仍在堅持種植。2014年太子參種植面積繼續調減,但,由于有龐大的庫存支撐,不但價格仍沒有大的變化,而且繼續走低,4月間較低價落至33元上下。
由于太子參種植面積調減,加之價格不高,不少商家紛紛入手購貨,2014年下半年迎著產新價格逐漸上升至60元左右。2015年太子參種植面積依然不大,加上進入2016年產地天氣不佳,春季低溫,夏季多雨,致使太子參植株出現根腐病,葉子泛黃,生長緩慢,甚至死亡現象,2016年減產已成定局。受多種利好消息影響,2016年太子參產新未臨價格已進入上升通道,產新后價格繼續上揚,一直漲到135元上下。
近幾年太子參價格漲漲落落,落落漲漲,令不少藥商迷茫和困惑,前幾年持續的高價導致生產過剩,按道理價格應該在低谷運行3-5年,或者更長時間,但是,太子參僅僅在低價徘徊不到兩年時間又步入上升通道。
近兩年太子參產量不大是不爭的事實,尤其2016年減產幅度較大,不過,由于高價時積壓的庫存尚未消化殆盡,這在一定的時間內抑制了行情繼續上漲。2017年太子參產量大于2016年,加上庫存供求仍無缺口,而市場整體行情一片低迷,使得大戶也無力回天,只有順其自然。2018年太子參產量如何?仍是決定未來一年行情走勢的關鍵。